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专题专栏

两学一做 | “神十一”返航背后的党员力量

来源:信息发布     作者:信息发布人员     发布时间:2016年11月21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
  “神十一”飞船的成功返航,离不开上级机关的正确领导,离不开两位航天员的完美操作,更离不开包括38所人在内的广大科技人员以及党员的努力,让我们一起走进“神十一”返航背后的故事。

  为了确保返航当天任务的万无一失,上级机关决定进行事先演习。在接到演习任务通知后,作为终端系统研制的总体部门,38所通信部高度重视,部门党支部经过认真商讨,决定成立以通信部王笃文、数字技术部张羽等两名党员领衔,工程技术部李旺组成的装备保障小组,赶往外场,执行设备的加装、通电、静动态测试等工作。

  临行前,党支部书记章仁飞代表党组织对3位同志说道:“虽然我们已有过任务成功的经历,但是还是要求你们在此次任务中能够增强政治意识、大局意识、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,在工作中能够担当作为,勇做先锋,为38所争光、为中国电科争光、为国家争光。”

  “我们一定会以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自觉践行‘两学一做’,将38所人的风采留在着陆场、留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。”王笃文等3人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。

  由于本次任务和以前相比更换了载机,在加装终端前,保障小组积极和用户单位改装人员沟通,充分了解载机性能和状况,确保终端系统与载机实现完美兼容。

  经过充分的沟通和了解,三人小组明确了分工:王笃文负责设备对直升机的重心分布影响,舱内舱外设备布局走线、散热等总体问题;张羽负责舱内站监控设备安装与接线等问题;李旺负责惯导和GPS天线的安装、惯导定位定向校准、天线波束对星指向校准等问题。在初次通电测试中,发现由于载机的更换导致一些技术参数和以前不一致,出现返向信号锁定困难、信号信噪比低等现象,身为党员的王笃文和张羽时刻不忘党组织临行前嘱咐的话,更深知自己代表的是38所和中国电科。哪里有困难,哪里就有党员!保障组3人紧急开会,分析问题发生的各种原因,逐一排查。通过协调资源、让飞机改装单位对终端设备进行调整、更改伺服系统参数、对卫星位置进行重新标校等一系列工作,终于在10月5日进行的专项通信测试中,设备工作状态正常稳定!再次说明了38所产品质量稳定、经久耐用!

  10月10日,飞机设备转场至着陆场,3人任务保障小组又赶往着陆场,对设备进行了任务演习前的状态确认。在后续几天的动态飞机演练中,王笃文克服飞机上的噪音给身体带来的不适,全程跟飞,不仅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,还指导基地新任操作手熟练操作设备。

  10月14日,回收任务全状态演练在着陆场进行,整个演练过程,直升机载通信终端系统表现优异,始终高质量地保障了信号的顺利传输,这再次展示了38所设备和38所人的稳定、可靠!演练结束后,飞机落地,上级领导对保障小组的成员说:“38所设备杠杠的!”。

  11月18日,在经历了33天的翘首期盼后,“神十一”飞船在直升机载卫星通信终端的保驾护航中顺利返回地面,38所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的承诺​,为中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打印  |  关闭